[1] 武精科,阚甲广,谢生荣,等.深井高应力软岩沿空留巷围岩破坏机制及控制[J].岩土力学,2017,38(3):793-800.
[2] 蒋邦友,王连国,顾士坦,等. 阳城矿深部复合型软岩大巷破坏机制与支护设计[J]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2016,33(3):452-459.
[3] 许兴亮,张农,李玉寿. 煤系泥岩典型应力阶段遇水强度弱化与渗透性实验研究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09,28(增1):3089-3094.
[4] 李刚,梁冰,张国华.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支护参数设计[J]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2009,26(2):183-186.
[5] 许兴亮,张农. 富水条件下软岩巷道变形特征与过程控制研究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2007,36(3):298-302.
[6] 方新秋,何杰,何加省.深部高应力软岩动压巷道加固技术研究[J].岩土力学,2009,30(6):1693-1698.
[7] 李树清,冯涛,王从陆,等.葛泉矿软岩大巷底鼓机理及控制研究[J].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,2005,24(8):1450-1455.
[8] 许兴亮,孙明来.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对两帮的效用分析[J].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4,2:71-72.
[9] 郭江涛.大松动圈软岩煤巷复合支护技术[J].煤炭工程,2016,48(11):35-38.
[10] 方腾蛟,廖学东,卢斌,等.采动影响下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[J].煤田地质与勘探,2014,42(2):67-70.
|